041-969910156
041-969910156
时间:2024-11-19 点击数:
奏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纪实(四)阿克苏市多浪河治理工程及其沿岸景观(10月13日无人机拍摄)记者韩亮摄漫步阿克苏,如同走进一幅绿意盎然的工笔长卷。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天蓝水净,花团锦簇。
欣欣向荣的乡村里,白杨护路,绿掩千屋。广袤的阿克苏大地上,片片新绿延伸成河、汇聚成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实践基础上,阿克苏地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从见缝插楼到见缝插绿一边是土地出让金高达十几亿元的房地产项目,一边是要投入7亿元的森林公园,如何取舍?舍弃了眼前利益,却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2017年8月,阿克苏地委几经权衡,与地产开发商解除了协议。在这片位于阿克苏城区正北3公里的黄金宝地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树木落地生根,阿克苏多了一个森林公园,增加了一个“天然氧吧”。
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过去百姓‘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这就是阿克苏城市建设的方向。
”过去见缝插楼,现在见缝插绿。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速,一个个城市水系,一片片街头绿地,一座座街心公园,让“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成为阿克苏市的真实写照。离森林公园不远,是今年6月正式开园的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
1800亩的范围内,野花、水草和垂杨交织的绿地把20多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串连在一起,美韵天成。经常来这里晨练的阿克苏市民吐尔地吾休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以前哪里能想到家乡会有这样的水乡风光,这在沙漠边缘的南疆太难得了!”绿荫繁花、碧水流瀑、小桥曲径,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恍若置身江南水乡。阿克苏市的城市景观带敞开怀抱迎接所有人,是天天可以亲密接触的文化休闲区。
优美的环境让阿克苏市的魅力指数不断攀升。继荣膺“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后,阿克苏市又当选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阿克苏市多浪河城区生态修复工程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路人才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活力迸发。“这里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机会很多,在阿克苏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员工王乐凯是一位河南籍大学生,原计划待上两三年就回家乡,现在打算永远留下。阿克苏地委人才办副主任付蓉介绍:如今阿克苏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许多人来之前曾对南疆地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有所担忧,到了阿克苏,发现和内地没有太大区别,一些方面甚至还有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共引进各类人才2727名,其中博士和硕士超过400名。优美环境更能提升凝聚力,阿克苏市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说:“环境好了,各族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实现总目标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生态修复注重顺应自然从阿克苏河生态治理工程核心区的观光塔上放眼远眺,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绿色将阿克苏市环抱,片片新绿正从阿克苏河沿岸铺展开去。
继柯柯牙百万亩绿化工程后,阿克苏河、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在2015年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阿克苏两河流域生态治理包含了防洪堤、交通路网、水利灌溉、荒漠造林、退耕还林、林果业提质增效、山洪预防、沿河景观和旅游功能区建设等多个项目,体现了强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这些宏大工程离不开系统谋划、综合施策。
“林业部门植树造林,恢复荒漠区植被,环保部门治理污水,水利部门治理河流堤岸,整个地区生态治理统筹了森林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吾拉木江热依木说。
戈壁荒漠中的小环境千差万别,因地制宜施策才是科学的态度。在乌什县阿合雅镇,5万亩经济林外围是1万亩杨树和沙枣林,更向外的22万亩荒漠草场则采用围栏封育的办法,借自然之力修复生态。水是荒漠绿化工程成败的关键。
阿克苏是水资源紧缺地区,水利部门对宝贵的水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在洪灾严重的地段引洪封育,利用大自然的规则,变灾为利。温宿县库玛拉克河附近的黄羊滩过去洪水频发,这两年筑起了永久性防洪坝,建起了引洪渠,引洪封育,让1300亩沙棘在此扎根,为戈壁又添一片新绿。
阿克苏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梁说:“过去,阿克苏市景观用水要定期清淤,一到盛夏高温,河道里就有异味。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水系贯通,管网接入,城区景观用水再不用每年清淤了。公园中的20多个大小湖泊蓄水泄洪、沉淀泥沙、吸附重金属,保护了水源,这里的水几乎达到了饮用标准。
”为了给动物提供一个天然家园,湿地公园用野花、水草、绿树沿湖植起宽宽的绿色隔离带,让游鱼和鸟儿远离游客惊扰;夜晚,公园唯有星光与月色,不开启任何照明设施,是为了给动物营造自然的休憩环境。如今,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大约有10万多只野鸭、白鹭、黑鹳等水禽栖息繁殖,人们还惊喜地发现了远道而来的白天鹅。每个县市都在行动。新和县委副书记努尔买买提阿布拉说:“新和县渭干河流域生态建设,已修复绿化了23万亩土地,构建了一道绿洲防护林生态屏障。
在流域核心区,建成一个3000余亩的沙漠花海景区,既改善生态、防风固沙,还是旅游景区,带动增收就业。”截至目前,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已实现生态治理面积198.23万亩,完成了工程规划总面积的85%。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手段助力的生态修复理念依然在延续。
今年春季,阿克苏启动了第四个百万亩工程——空台里克荒漠绿化工程,其中大部分采用引洪灌溉封育和天然林草封育的方式,对荒漠生态系统实施自然恢复。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如今阿克苏林果产量占全疆四分之一,冰糖心苹果名扬全国。然而在30多年前,阿克苏根本没有像样的林果业。“那时林果业是一个极不起眼的配角,被认为是农业的附属。
”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范江明回忆说。所有的改变源自1986年开始的柯柯牙绿化工程。
“早先我们在红旗坡农场北坡种了棉花和玉米,收成很差。柯柯牙一期工程时,有人提出除了杨树,种些苹果树试试。
虽然果树种下一般要3年才能挂果,可我们大胆尝试了,才有了今天的丰收果园。”范江明说。坚持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让阿克苏在32年持续推进荒漠绿化工程的同时,收获了林果业的丰厚回报。
温宿县林业局局长邓浩说:“在绿化工程中,我们总是科学选择树种,因地制宜植树。这两年,发现沙棘防沙治沙效果比较好,经济价值也比较高,经过试验后,今年开始在荒漠治理中大力推广。”因地制宜搞绿化,让阿克苏林果业伴随着荒漠治理保持高水平发展。水肥一体化的节水滴灌技术,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飞机防治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土地,提高了林果品质。
科学创新不断增强阿克苏林果业的市场竞争力。温宿县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邓浩介绍,温宿核桃在全疆卖得最好最稳定。很多其他产地的核桃,每公斤售价只有12元左右。
温宿核桃今年每公斤23元左右,品质好的达到25元至28元,几乎是一般核桃价格的两倍。温宿县的秘诀是科学细致管理。邓浩说:“以前大家认为核桃树是懒汉树,不需要细管,但我们像修剪苹果树一样修剪核桃树,保持通风透光,行距5米,把高度修剪到5米。
这样核桃品质稳定,消费者和经销商都认我们。”绿色产业只有不断做强,生态红利才能有效地转换为经济效益。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位于阿克苏市东南郊,是柯柯牙工程二期三期的主战场。
这里不仅是阿克苏最早种红枣的地方,还是新疆红枣的“苗源地”,仅红枣资源库就有242个品种。当品种丰富、产量充沛时,实验林场开始探索优质果品精深加工的产业化路径。2016年,阿克苏天山神木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实验林场基础上改制而成。
张勇出任董事长后,立刻开始推广果品的标准化生产。“环境是最重要的,地里和树上都要干净。我们完全施用生物有机肥,地里有小草有蚯蚓。修剪也严格控制,果品一致性强,所以商品率非常高。
实现标准化之后,现在不是我们去找市场,而是市场来找我们。”张勇说。
果品好了,深加工迫在眉睫。张勇又与内地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各类果糖,并申请了工艺配方和设备的技术专利,为领跑市场赢得了时间。“从开始搞厂,再到搞果糖,老百姓起初都不相信。
”担任两年董事长,张勇生了白发,“老一辈种了树,结出了果子。我们要往现代农业多迈进一步。难不难?肯定难!但能难过当时用筐子挑走沙包?能难过当时就住在地里面,早晨起来被土埋掉?老一辈能扛住,我们一定也能扛住。”如今,整个阿克苏地区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45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森林食品(林果类)生产示范基地”,绿色林果业上升为支柱产业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必将回馈人类。32年间,人们用持续的努力表达着对自然的敬意,随着阿克苏两河流域的治理和荒漠绿化空间的拓展,治理范围内土地盐碱化程度大幅降低,沙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短短数年内,阿克苏地区新增湿地面积518万亩,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自然回馈给人类以更大的善意。近几年来,阿克苏地区湿地内的野生动物已增加到270多种,野生植物超过520种。
天蓝水碧山青,万类霜天竞自由。随着新时代的开启,在阿克苏大地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将会更加优美动听。(记者张海峰刘东莱隋云雁)。
本文来源:华体汇·体育-www.iotsmt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