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69910156
041-969910156
时间:2024-11-07 点击数:
安徽,用绿色问声好——安徽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纪实中国绿色时报2月24日报道这里有碧水青山、顷顷良田,这里有片片果园、垄垄药材园,谁能想象这里曾是沙土国,白茫茫,不长茅草不产粮,一阵风沙过,庄稼被打光。10年,长江防护林建设给安徽省带来了绿色。
而安徽用这神奇的绿色向大地问了声好,保住了粮食、留住了游人。安徽省长防林工程建设包括地域上相互呼应、功能上相互配合的封山育林、平原绿化、长防林、淮防林和荒漠化治理等内容,这些共同构成了全省长防林的骨架和主体。长防林二期工程总规模为,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多功能防护林3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6万亩,封山育林136.5万亩。
到2010年底,全省长防林工程建设共完成营造林31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74万亩,封山育林142.5万亩,并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水保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人口密度大、垦殖指数高、能源紧张、森林破坏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安徽省山区农业已经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因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长防林工程,彻底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也体现了安徽对长防林的高度重视。长防林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有了政府毅然决然的态度才能使其顺利展开,在安徽省我们看到的正是如此。在工程建设的准备和启动阶段,全省就成立了省长防林领导小组,由分管省长任组长,财政、计委、金融和林业等部门参加,并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加强长防林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为了保证完成目标,安徽省长防林领导小组还建立了两项制度,一是对工程县实行定人督查制度,二是质量监测制度,专门成立了以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主的长防林工程监测中心,负责工程成果的监测和验收。在全省召开的林业大会、电话会议、绿化委员会成员会议中,长防林成为了必谈项目,每一步进展情况都被关注。俗话说得好,齐力才能断金,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安徽省通过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使群众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提高。为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安徽省在经营形式方面,采用当地群众喜爱的经营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在树种选择方面,主动做好技术服务,设计中征求群众意见,并做好引导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而各级领导层层办点,在工程区内共建省、地(市)、县、乡各级领导示范点500余个,面积达30多万亩,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长防林建设进程。
如果没有资金保障,群众造林的热情最终会被熄灭,工程也会因此停滞不前。因此,自工程启动以来,即便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安徽省也要保住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共为长防林配套资金12184万元,其中省财政3665.9万元,市、县级配套8518.1万元。针对工程成本的不断上涨、投入偏低的状况,全省将工程资金集中使用于重点工程;积极引进外资,成功地启动了中德合作长防林项目,将重点工程与中德合作长防林统一起来,大大增加了工程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落实配套资金,省财政每年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落实配套资金不力或到位不及时的县,直接找县党政一把手落实配套,对仍不到位的县,停止工程支付,直到配套到位;号召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大胆引进各种竞争机制,鼓励多种形式股份制经营和合作造林,以调动群众和一些单位参加长防林建设的积极性。
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创新机制、科技支撑则可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安徽没有选择安稳的前者而是选择了具有挑战的后者,因为安徽想给开往目标的列车装上翅膀,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创新机制是实施好项目的内在动力。安徽省从实施长江淮河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全省各地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积极创新营林机制,从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入手,推进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在营林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普遍推行林业承包经营,采取拍卖、承包、租赁、入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不仅拓宽了林业发展的空间,并有效地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全省各市、县更是因地制宜,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才有了长防林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岳西县在开展长防林建设工作中,通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共涌现出各种民营林业经济实体224个,经营面积250.5万亩,从业人员1800多人,年创产值5600万元,为全县的生态建设和山区人民兴林致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池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地建立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林业运行新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办林业的优惠政策,全市呈现出林农联户造林、技术人员承包山场造林、公司+农户合作造林、外地个体户和回乡打工个体户投资承包造林等林业投资多元化的新格局,全市仅个体投资造林5000多户。巢湖市在尝试林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探索、试点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整地开发、统一配套服务、统一分配原则,不仅将成片造林经营权公开招标适度规模发包,而且将林业承包经营的领域扩大到农田林网建设,实现林业发展和经营管理双赢。
滁州市以低门槛政策吸引香港和上海、山东等地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共吸引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荒山。对于一个工程建设来说,科技支撑是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在安徽长防林建设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在长防林建设中,专家成了安徽的常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这些混农、水保、管理、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对各级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专门就经济林树种的管理技术,从省林科所请来经济林专家赴各工程县咨询指导,举办培训班。人员要成为专业的,管理自动化水平也得跟上。
全省统一为地(市)、县长防办配备了计算机、传真机、对讲机等现代化办公通讯设备;编制了小班管理和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将所有重点工程小班资料输入计算机,实现了营造林管理微机化;为长防林监测中心配备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而这些只是初级,专业的还在后面。安徽省成立了项目攻关课题组,对技术难点问题组织攻关,建立了3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点;在每个工程县建立10个左右林种示范点;在岳西县中关乡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试点;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建立了长防林效益监测核心站。
生态与经济比翼双飞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各省在发展中博弈最为激烈的问题。然而,安徽省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山上绿了。
随着长防林工程建设中的大规模封山育林、人工成片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的开展,全省森林植被迅速增加。特别是封山育林,给物种的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所形成的各种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资源。
在降水时,森林表现出巨大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迳流、削减洪峰的功能。有数据可以证明:绩溪县伏岭乡二期工程实施前森林覆盖率仅为23%,一些地区土壤侵蚀模数高达7936吨/平方公里年。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1%,土壤侵蚀模数减少到952吨/平方公里年,仅为实施前的12%。农田保住了。
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过去没有农田林网庇护时,春末夏初易于形成干热风,使小麦大幅度减产。建成农田林网后,农田小气候得到极大改善。据测定,农田防护林网内与无林网区的对照点相比,风速平均降低32.9%-47.7%,相对湿度平均提高7.1%-20.5%,土壤蒸发量平均减少27.4%,作物蒸腾量平均减少34.1%,干热风出现的频率也由建网前的每年3次-4次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次。农民致富了。
为了尽快增加造林单位和农户的经济收入,促进防护型用材林的建设,在长防林工程建设中,安徽省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营造了一定比例的高效经济型防护林,总规模达70.5万亩。主要品种有酥梨、苹果、板栗、柿、枣、笋用竹等。
按平均每年每公顷产值4500元计算,年总产值67亿多元。人留住了。
安徽省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之前因森林缺乏而大大降低了这些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旅游业难以兴旺起来。随着长防林工程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常绿与落叶混交林,随着季节、地区、海拔的不同而形成变化万千。如今,森林旅游业正在成为山区一个闪亮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经济支柱。
森林广阔、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安徽用绿色的笑脸欢迎人们的到来。还在等什么,迈出你的脚步踏绿来吧!。
本文来源:华体汇·体育-www.iotsmtp.com